健康科普潜伏者胃肠道间质

时间:2017/3/4 15:06:33 来源:一本正经

若干年前,孙红雷、姚晨主演的电视剧《潜伏》再现了特殊的年代里“潜伏者”们卓著功勋,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殊不知,在临床工作中,在普外科的手术台上,我们总能发现这样一种肿瘤,它初期隐匿,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却是肠梗阻、肠套叠等急症的始作俑者。它就是“潜伏”者——胃肠道间质瘤。

“隐形”于胃肠间,发病突然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年发病率约为1-2/,多发于中老年患者,40岁以下患者少见,男女均可发病,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胃肠间质瘤的症状主要依赖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通常没有什么特异性,胃肠道间质瘤早期没有什么症状,大概有20%是通过体检发现的,一部分因腹部隐痛、肠套叠、肠梗阻做检查被发现,还有一部分病人因消化道出血被发现。长得比较大时,可以摸到肿块。还有一些无意中或者体检出其它疾病时被发现。很多做胃癌手术切开时发现有很多小的间叶肿瘤,这种发现还是比较多的。

大多有症状的时候,都已经是低危、中危或者高危人群,或者本身就是复发转移。????

多为恶性,易于复发

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第一次就诊时约有11~47%已有转移。转移主要在肝和腹腔,淋巴结和腹外转移即使在较为晚期的病人也较为罕见。转移瘤甚至可发生在原发瘤切除后30年。小肠间质瘤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而食道间质瘤恶性程度低。因此,严格来说,胃肠道间质瘤无良性可言,或至少为一类包括潜在恶性在内的恶性肿瘤。

寻踪勘影,巧做诊治

既然胃肠道间质瘤不易发现,从严格意义而言无良性可言,而患者初诊时就有转移的风险,那么,我们该怎样规避风险、早期发现?

明确位置,诊查恰当

1.胃肠间质瘤早期发现只能在影像检查或者胃镜肠镜中发现。

2.CT或内镜超声初步诊断发生于胃肠道壁的肿瘤。

3.消化道造影可帮助诊断肿瘤在胃肠道的确切位置及大致范围。

4.临床诊断不足以确诊间质瘤,间质瘤的确诊最终需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的结果。典型的间质瘤免疫组化表型为CD和CD34阳性。

关爱自己,及时从医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如果有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医院检查,听从医生建议,如果条件许可,检查一定要全面。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早期诊断的可能。

一旦诊断,传统的间质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胃肠间质瘤中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复发。

专家观点:宋尉官

医院普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大连普外科分会委员。

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治疗仍是目前取得临床治愈的最佳治疗方法。但是如果这个肿瘤较小,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如果短期内发现肿瘤生长迅速,就应该用外科手段干预。本文作者:普外科朱晓英指导专家:普外科宋尉官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
哪家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gwm.com/hbyx/708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