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教授患晚期血癌勇于骨髓移植

时间:2024/3/9 16:22:45 来源:一本正经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12日讯75岁的高校教师被确诊晚期血液系统肿瘤,不脆弱不沮丧,先系统化疗,再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俗称骨髓移植)。在长达一个月的隔离舱封闭期里,医务人员暖心隔空鼓励。7月12日,他在移植成功一个月后来院复查,血液各项指标正常。这位75岁的老教师成为国际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最高龄患者之一。

常先生是武汉一所高校的退休教师,身体一向不错,去年10月,他因头医院检查。经骨髓穿刺,确诊为晚期淋巴瘤,分子检测提示为高危类型。常老师先接受了5个疗程的化疗,病情得以缓解。血液内科主任周芙玲教授团队考虑常老师存在高龄、高危及肿瘤晚期等因素,推荐他做“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达到重建造血和免疫的目的。由于移植使用的是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身体无排异反应。

“如果选择移植,还有继续活下去的机会;如果放弃,生命就将进入倒计时。”常老师和老伴经过两天两夜的慎重考虑后,决定移植。他们要和医护人员共同“拼一把”。

今年5月9日,常老师进入血液内科层流病房的移植仓。为了让独自住在隔离仓的常先生能放松心态,血液内科主任周芙玲、医生周怡、护士长李建芳和汪聪等医护人员每天多次通过话筒为他隔空鼓励,加油打气。5月19日,医护人员为常老师输入自体造血干细胞。

“常老师,干细胞输注过程很顺利,这段时间你好好休息,有不舒服就随时告诉我们,我们会为你想办法!”此时,血液内科的医护人员更加频繁地看望他。虽然隔着厚厚的玻璃,但语言的鼓励和问候助常老师顺利度过了恶心反胃、连续多天低烧等不良反应期。6月8日,常老师顺利出仓。

7月12日,医院住院复查,结果显示,他的血液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周芙玲等医护人员向他送来鲜花,祝贺他重获新生。常老师表示,虽然独处在移植仓整整一个月,但医护人员给予的关心和鼓励令自己时刻感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除了先进的移植技术,患者及家属的理解支持、医患之间畅通和谐的沟通也是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周芙玲表示,一般情况下,65岁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年龄上限。近年来,老年血液病患者逐渐增多,65岁以上患者在进行全身状态评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接受移植或者有强烈移植愿望的患者,在医生评估后可以选择自体移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gwm.com/jbyh/25216.html
热点排行
解析淋巴癌的预防方法

解析淋巴癌的预防方法!淋巴癌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而且严重影响着……【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ADC药物TRS005招募经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www.zh……【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