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肿瘤中心主任廖遇平教授的组织下,医院/医院又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多学科诊疗(MDT)会议。讨论的病例是恶性淋巴瘤,参与会议的还有院长曹钢、分管医疗的副院长黄珍平教授、肿瘤内科首席专家周定教授、内分泌内科邝晓芬主任、普外科肖亚平主任、神经内科唐绍华主任、泌尿外科吴岱宗主任、心血管内科胡建波主任、骨科陈波主任、放诊科蒋卫军主任、B超室李英主任、医务科、病理科以及众科室的年轻医生。
在各位大佬的“争议”下,一场精彩绝伦的MDT讨论徐徐展开。此次讨论的病例是恶性淋巴瘤,从影像到病理的疾病诊断、再从手术到化疗、放疗等疾病的综合治疗,都细致、全方位考虑了各种可能,寻找疾病治疗和诊断的最佳模式。
多学科诊疗会现场
何为MDT?
MDT(Multi-DisciplinaryTeam)即多学科协助诊疗模式,源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这个概念。由多个学科专家,组成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议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
MDT组成
▼▼▼▼▼▼▼▼▼▼▼▼▼▼▼▼▼▼▼▼▼▼▼▼▼▼▼▼▼我院肿瘤MDT诊疗中心,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中心、内科、外科、放射诊断科、病理科、介入治疗科、康复科、营养师、临床药师、麻醉师等等组成。由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组成MDT工作组,实践MDT所具备的互动、协同、沟通、快速、优化等特点,打造具备我院特点的肿瘤治疗规范流程。
▲▲▲▲▲▲▲▲▲▲▲▲▲▲▲▲▲▲▲▲▲▲▲▲▲▲▲▲▲
MDT标准流程预约、准备→病情汇报→专家讨论、决定方案→患者及家属谈话→讨论记录→方案实施→检测评估→方案修订→随访跟踪。
MDT的优势
传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模式,受到临床科室专业划分所限制,当前学科越分越细、专业范围越来越窄,造成学科之间交流不足和临床治疗单一,患者疗效大打折扣。
MDT的优势就是整合各学科专业技术的优势,各学科相互融合,在技术、治疗方法和理念方面达到共识,从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比如病情评估、治疗计划的规范化和个体化,达到治疗上的高质量。整合各科室医疗资源,避免治疗不足、过度或重复治疗,达到治疗上的高效率。而且,MDT更是年青医生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对培养临床思维大有裨益。
目前国内外越来越重视MDT的建设,该模式实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一方面整合了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二来可以促进院内各科室的团队协作,医院医疗综合竞争力。
医院/医院自年开展MDT以来,综合各专业学科的意见,找出“可为”和“不可为”,作出科学评估和最佳决策。如关乎肿瘤“切”与“不切”要看能否给患者带来生存益处,为无数的患者提出了最适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赞誉。相信随着MDT诊疗活动的持续进行,将有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99预约服务-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