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肿瘤捕手开始,做精准的健康管理

时间:2019/2/20 13:43:08 来源:一本正经

受访嘉宾简介:胡志远,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百人计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导,美国FDA医疗器械审评专家,4P健康研究院院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博士,美国四院院士LeroyHood教授实验室博士后。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癌症作为一种慢性病,其中1/3可预防,1/3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达到治愈,还有1/3不能治愈,但通过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

在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里,就有一支年轻、充满活力的高精尖创新技术团队,致力于肿瘤“治未病”。它们研发的“肿瘤捕手”CTC检测技术,能够在1毫升外周血的十几亿个细胞中,准确捕获仅为个位数的循环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让癌症变得不再可怕。近日,《生命时报》专访了中科纳泰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胡志远教授,谈一谈他们是如何与癌细胞玩“捉迷藏”的。

《生命时报》:请问您最初为何投身于研究“肿瘤捕手”这项技术?是出于哪些因素的考虑?

胡志远:癌症早已成为一种慢性病、常见病,但国人对它仍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最典型的一种心理就是“既想知道,又害怕知道”。对比中美日三国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美国高达69%,日本66%,而中国不足40%。其实,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肿瘤治疗水平并不落后,如此悬殊的数据差异反映了一个现实问题:公众防癌意识薄弱,癌症早期诊断率偏低。很多人发现患癌时,已经是晚期,错过了早期治愈的最佳时机,直接影响了五年生存率,这是很遗憾的事。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用平和的心态正视癌症,积极应对。治未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肿瘤捕手”的核心理念。这与目前世界先进的“4P”医学模式十分契合,即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这个概念由美国四院院士、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创始人LeroyHood博士提出,他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我做博士后研究期间的导师。简单来说,现代医学更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主动性,强调精准的健康管理。

《生命时报》:该技术拥有什么样的技术团队支持和科研背景?

胡志远:“肿瘤捕手”的技术门槛很高,是我和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杨延莲、方巧君和王浩三位优秀海归科学家共同开发。在中科院先导项目、北京科委先导与优势材料项目的支持下,历时多年研发,“肿瘤捕手”已经是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肽纳米磁珠捕获和分离循环肿瘤细胞技术。目前,我们的研发团队中拥有博士以上学位的高中级研究骨干20余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支撑人员达余人。

《生命时报》:能否形象地介绍一下“肿瘤捕手”的概念?

胡志远:绝大多数恶性肿瘤会在肿瘤发展非常早期入血,这被称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简称“CTC”)。CTC是肿瘤检测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早已得到国际科学界的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十月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gwm.com/lctx/1168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